ID: 24003032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5-11-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7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2024,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任务一:寻古诗中的秋天 【教学目标】 认识“庭、未”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挑”,会写“庭、相”等11个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主题:赏金秋美丽画卷,做秋日纪念手册 单元主题导入:秋天是一幅绚烂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描绘。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捕捉秋日的美好,用心灵感受诗意,还要做一份秋日纪念册,用文字和色彩留下属于秋天的独特记忆! 出示本单元任务导图,进入学习任务: 任务一:寻古诗中的秋天 任务二:跟着秋天去发现 任务三:做秋日纪念手册 第1课时 [ 课时目标 ] 1.认识“庭、未”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会写“庭、相”等5个字。 2.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洞庭》。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读诗意秋天 一、单元整体解读 1.教师带着学生浏览单元导语页,并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带学生走进“赏金秋画卷,做纪念手册”的单元情境,并解读单元活动任务。 2.当秋走进古诗当中,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境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秋,去感受秋别样的意境。 二、读诗感季节 1.出示学习任务一: 2.课件出示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自由读诗并思考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秋)简单说说是从哪里看出古诗描写的季节的?(秋月、寒山、霜叶、秋风、促织) 活动二:望洞庭秋景 一、读诗歌之韵 过渡:在一个秋日的夜晚,被贬官的刘禹锡来到洞庭湖边,他遥望秋夜洞庭湖的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2.出示《望洞庭》解诗题。结合注释了解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板书:望洞庭) 3.了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浪淘沙》《竹枝词》等。) 4.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读,读正确、读出节奏。(板书:读正确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指名朗读,重点指导“庭、禹、锡、未、磨、螺”的读音。 读好多音字“磨”。教师相机指导,“磨”字在“磨镜”“磨刀”中读mó,在“石磨”“磨盘”里读mò。练一练:我陪爷爷在磨坊里消磨了一下午的时光。 (3)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5.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洞庭湖畔,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这首诗,去探寻诗中描绘的秋景,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二、晓诗中之意 1.出示学习任务二: 2.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提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结合注释、插图等方法。 2.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1)预设学生圈画如下:湖光、秋月、潭面、山水。(板书:湖光、秋月、潭面、山水)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和:和谐。借助课文注释知道。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景象吗?(我仿佛看到了洞庭湖的湖光和秋月的光辉互相融合,非常和谐。晚上的小河边,如果没有风的话,河面就很平静,像镜子一样。)(板书:和) ②诗人远望到的洞庭湖面是怎样的?(潭面无风镜未磨)“镜未磨”是什么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