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397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天的时间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9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天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册 课题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认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知道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两种记时方式。 了解1天有24小时,掌握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能进行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简单转换(如上午、下午时间的互转),提升时间转换能力。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区别及简单转换方法。 理解1天有24小时及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记时法中中午12时以后时间的转换逻辑(如下午时间加12的合理性),避免转换时混淆上午和下午的时间。 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灵活运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问题,而非机械记忆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包含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早上7点背着书包上学,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参加课外活动,晚上8点睡觉。这些时间都是我们熟悉的一天中的时刻。 师:但有时候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18:00的新闻联播”“20:30的动画片”,这里的18:00、20:30和我们平时说的下午6点、晚上8点半是一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天的时间”,解开这些时间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时间场景与电视中的记时方式对比,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一天的时间”主题。 (二)新知探究(30分钟) 1. 认一认: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10分钟) 师:我们平时说的“早上7点”“下午4点”,会加上“早上、下午、晚上”这样的时间词,这种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而电视里的“18:00”“20:30”,不用加时间词,从0时到24时来记时,这种叫24时记时法。 师:怎么把12时记时法换成24时记时法呢?中午12点以前的时间,直接去掉时间词就可以,比如早上7点就是7:00;中午12点以后的时间,要把数字加上12,再去掉时间词,比如下午4点就是4+12=16,也就是16:00。 学生活动:“时间转换大挑战”———教师出示12时记时法的时间(如①上午9点;②晚上7点;③中午12点),学生分组讨论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结果,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逐一讲解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讲解和转换练习,让学生理解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简单的时间转换方法。 2. 算一算:一天的时间单位(12分钟) 师:我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但一天有24小时,所以时针一天要走两圈———第一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也就是24时)。 师:我们还知道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比如我们上一节课是40分钟,加上10分钟课间休息,正好是1小时;我们数60个数的时间大约就是1分钟。 学生活动:“时间单位小体验”———让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的长度,数自己1分钟能拍多少下手;②出示时间换算问题(如①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②2小时有多少分钟;③1分钟等于多少秒),学生分组抢答,教师引导学生巩固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钟面时针转动规律讲解和时间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一天24小时的构成及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建立时间长短的直观感知。 3. 排一排:合理安排一天时间(8分钟) 师:了解了一天的时间,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比如小明的一天是这样的:7:00起床,7:30吃早饭,8:00-11:30上课,12:00吃午饭,14:00-16:30上课,17:00课外活动,18:30吃晚饭,20:30睡觉。这样的安排既充实又有序。 师:大家想想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哪些时间用来学习,哪些时间用来休息和玩耍?要注意学习和休息结合,让一天过得有意义。 学生活动:“我的一天时间规划”———学生在纸上简单写下自己一天的主要活动和对应的时间(用喜欢的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