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时 乘加、乘减》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 6的表内乘法”中2 - 6的乘法口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 - 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运算奠定基础。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借助直观图帮助理解,通过多种练习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生活情境中准确观察并获取与乘加、乘减相关的数学信息。 2.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环境,发现乘加、乘减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 1. 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分析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思考不同解题策略的合理性。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乘加、乘减算式正确表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 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3. 能正确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2. 理解乘减算式中减数的意义。 3.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并提问 (1) 教师展示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图片,如每行有4个苹果,共3行的苹果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根据它列出乘法算式吗?” (3)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若学生回答正确,给予肯定和鼓励;若回答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4) 接着展示另一张图片,如每行有3个星星,共3行的星星图,再次让学生列式并计算。 (5) 提问学生在列式计算时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的运用。 (6) 强调乘法口诀在乘法计算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乘加、乘减做铺垫。 (7) 总结学生的回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8)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提出问题:“如果图片中的数量不是完全相同的几组,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列出乘法算式。 2. 回答教师关于乘法口诀的问题。 3.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4. 思考教师提出的新问题。 评价任务 算式列式: 口诀运用: 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复习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的列式计算,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乘加、乘减做好铺垫。同时,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 活动一:分析情境问题 展示旋转木马情境图 (1) 教师展示教材第21页例3的旋转木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有3组人数相同,都坐了3个人”“还有1组只坐了2个人”等。 (3) 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整理,明确已知条件。 (4) 提出问题:“并不是每组旋转木马上坐的人数都相同,该怎么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呢?”引发学生思考。 (5)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6) 巡视学生的思考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7)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做准备。 (8) 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 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独立解决。 3.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评价任务 信息获取: 思考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