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00

第二单元 第7课时《解决问题(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509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时 解决问题(一)》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 6的表内乘法中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通过对比两道求桌子总数的题目,引导学生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这部分内容是乘法意义的深化应用,为后续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加法运算基础,但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简单数量关系的经验,但面对相似问题易混淆。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抽象的数量关系理解有困难。教学中可通过画图、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思维能力 1. 能通过对比分析,正确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的数量关系。 2. 学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分析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 1. 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 清晰表达自己对“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的理解。 文化自信 1.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 2. 体会我国古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智慧。 审美创造 1. 在画图表示算式含义的过程中,发挥创意,展现数学的图形美。 2. 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正确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的区别。 2. 掌握用乘法和加法解决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学会通过读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 1. 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2. 准确判断题目是“求几个几的和”还是“求几与几的和”。 3. 能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图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算式含义画图展示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6×3”和“5+2”两个算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图来表示这两个算式的含义,看看谁画得又快又准确。” (2)在学生画图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提示,比如提醒学生思考“6×3”可以表示3个6相加,“5+2”就是5和2合起来。 (3)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画图思路。例如,画“6×3”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画3组,每组6个圆圈;画“5+2”时,可能会画5个圆圈和2个圆圈。 (4)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如画图清晰、思路正确等,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图形不够规范、表示含义不准确等,并进行纠正和示范。 (5)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加法的意义,提问:“通过画图,谁能说一说‘6×3’和‘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6)展示两道题目:“(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2)有两排桌子,一排4张,另一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让学生快速浏览题目,初步感受题目内容。 (7)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大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先自己思考一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8)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为后续的新知探究做好铺垫。 1.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表示“6×3”和“5+2”的含义。 2. 部分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画图思路。 3. 学生回顾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并回答问题。 4. 学生思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发言。 评价任务 画图准确: 思路清晰: 表达流畅: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画图表示算式含义,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并点评,能激发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