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10

第六单元 第2课时《数量关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52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数量关系》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乘、除法解决问题相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材通过具体实例,如桌子数量问题、物品价格问题等,让学生理解乘、除法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乘、除法运算基础,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较模糊。他们形象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在学习中,可能难以准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可通过画图、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2. 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 1. 能根据已知条件,思考解决乘、除法问题的方法。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乘、除法问题的解题思路。 2. 能与同学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加深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掌握。 2. 学会用乘、除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3. 能准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 1. 理解乘、除法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灵活运用乘、除法数量关系解决复杂问题。 3. 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展示知识图 (1) 教师展示小丽整理的“知识图”,图中包含 5×3 = 15(元),15÷3 = 5(元),15÷5 = 3(个)等内容,以及相关的价格和数量的图形表示。 (2) 引导学生观察知识图,提问:“从这个知识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 解释知识图中每个算式的含义,如 5×3 = 15(元)表示 3 个 5 元是 15 元,15÷3 = 5(元)表示把 15 元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5 元,15÷5 = 3(个)表示 15 元里面有 3 个 5 元。 (4)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数量关系可以用这样的算式表示。 (5) 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类似的“知识图”,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 (6)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7)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画的知识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8)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知识图,寻找数学信息。 2. 思考生活中类似的数量关系。 3. 动手画“知识图”。 4.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乘、除法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画知识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知识梳理 引导思考乘除法问题及联系 (1) 提出问题:“你会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哪些问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2) 讲解已知每份数、份数,求总数,用乘法解决。例如:有 4 排桌子,每排 5 张,一共多少张?可以先画图,求 4 个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列式为 5×4 = 20(张),如果竖着数是 5 个 4,也可列式 4×5 = 20(张),强调每排张数×排数 = 总数。 (3) 讲解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解决。如一共有 20 张桌子,每排 5 张,求一共有几排,求 20 里面有几个 5 用除法,列式为 20÷5 = 4(排),即总数÷每排张数 = 排数。 (4) 讲解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解决。如一共有 20 张桌子,摆成 5 排,求平均每排有几张,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列式为 20÷5 = 4(张),即总数÷排数 = 每排张数。 (5) 强调可以用图表示数量关系来帮助解题,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