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13

第六单元 第3课时《图形的位置与测量(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51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方向和测量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通过知识图、实际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抽象的方向和测量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方向和测量有了初步认识,但在实际运用和知识梳理上还需加强。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准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会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如何根据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2. 思考测量不同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的工具和方法。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方向和长度。 2. 能清晰表达自己在解决方向和测量问题时的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和辨别。 2. 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 理解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难点 1. 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方向知识解决问题。 2. 准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不同物体。 3. 理解方向和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卷尺、指南针、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展示知识图 (1) 教师展示小丽整理的“知识图”,向学生说明这是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一种梳理方式。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知识图,指出图中包含的方向和测量相关内容,如东、南、西、北方向,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等。 (3) 提问学生从知识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强调知识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整理和回顾所学知识。 (5) 让学生思考自己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后续的复习做好心理准备。 (6)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小丽的知识图,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8)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知识图。 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3. 尝试模仿知识图进行绘制。 4. 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回答积极: 绘图努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回顾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 方向 活动一:方向的辨认方法 引导讨论 (1)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是如何辨认东、南、西、北的?”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2)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提到的“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3) 介绍科学课上学过的看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强调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 (4) 展示指南针、北极星、树桩年轮等辨别方向的工具和现象的图片,讲解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5) 让学生用身体模拟面向不同方向时,前后左右对应的方向,加深对“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理解。 (6) 给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快速说出其余三个方向,进行强化训练。 (7) 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如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转向该方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8) 总结方向的相对关系,即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1. 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