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15

第六单元 第4课时《数据分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50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数据分类》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分类与整理知识的复习,教材通过树叶、卡片等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分类标准及结果呈现。它巩固学生之前所学,为后续统计知识学习打基础,能让学生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但对分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灵活。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可能难以准确确定分类标准和对结果进一步分类。教学中可通过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准确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2. 学会观察分类结果,发现其中的数据规律。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分类标准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2. 能够思考如何对分类结果进行进一步分类。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图或表准确表达分类结果。 2. 能清晰表达分类的过程和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加深对分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2. 掌握用图或表表示分类结果的方法。 3. 理解分类结果与总数的关系。 难点 1. 灵活确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2. 对分类结果进行进一步分类。 3. 体会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树叶、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回顾分类概念 (1) 展示一些杂乱的树叶,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树叶,你们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分类的概念,即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超市里商品的分类摆放,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强调分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提问学生:“如果要给这些树叶分类,你们会用什么标准呢?” (4)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邀请几位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展示教材中按不同标准分类树叶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分类的方法。 (6)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分类,进一步强化分类标准的概念。 (7) 提问学生:“用什么方式可以表示出各种树叶的数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图和表的作用。 (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用图或表可以表示出各种树叶的数量,也便于比较各种树叶的多少。 1. 观察树叶,思考分类概念。 2. 举例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3. 思考并回答分类标准。 4. 观察教材例子,思考分类方法。 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 举例准确: 思考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分类概念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分类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复习做铺垫。 知识梳理 树叶分类讲解 (1) 展示教材中树叶分类的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树叶的特征。 (2) 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如按形状分类,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树叶可以分成几类呢?” (3) 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填一填,将各种树叶的数量填在表中。 (4) 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5)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学生的分类结果,强调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7)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提问学生:“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呢?” (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但分类后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定的。 1. 观察树叶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2. 动手涂一涂、填一填。 3. 展示分类结果,参与评价。 4. 比较不同分类结果,思考变化。 评价任务 分类准确: 操作熟练: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对树叶分类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结果与总数的关系。 拓展学习 活动一:卡片分类 多种标准分类 (1) 展示教材中卡片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