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70

第五单元 第5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48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矩阵图呈现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为后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求商及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乘除法基础,但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理解能力较弱。教学中应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理解算理和运用口诀求商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矩阵图,获取乘法和除法相关的数学信息。 2.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能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除法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数的联系,总结求商规律。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 能清晰阐述乘法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 明确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 1. 感受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 2. 能灵活运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3. 理解用迁移的方法探究求商方法。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矩阵图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旧知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16÷4= 25÷5= 24÷4= 30÷5= ,让学生计算,并提醒学生思考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16÷4时,想“(四)四十六”,所以商是4;计算25÷5时,想“五(五)二十五”,商是5;计算24÷4时,想“四(六)二十四”,商是6;计算30÷5时,想“五(六)三十”,商是6。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强化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记忆。 (4) 强调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为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铺垫。 (5) 再次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子,加深印象。 (6) 提问学生是否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7) 总结复习内容,引出本节课要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主题。 (8)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 学生独立计算题目。 2. 说出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 3. 回顾之前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 4. 对新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口诀运用: 回答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搭建知识桥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 活动一:观察矩阵图,提出问题 引导观察 (1) 教师展示教材第81页例4的矩阵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 引导学生回答出“每行7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8行”“一共56个小正方形”。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确认,强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 (4) 进一步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几行?”“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等问题。 (6)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进行梳理和分类。 (7)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问题与已知信息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8) 表扬积极思考和提问的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解决问题 (1) 针对“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7×8,并让学生说出用的口诀“七八五十六”,得出结果是56。 (2) 对于“有这样的几行?”这个问题,列出除法算式56÷7,引导学生思考:想“七(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