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子任务二:多彩校园话新鲜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点】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难点】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主题:寻找“校园新鲜味”,做好“新鲜推荐官” 单元主题导入:学校将举办一场“寻找校园新鲜味儿”主题展,邀请同学们担任“新鲜推荐官”,推荐一下你在校园生活中发现的新鲜事吧!推荐成功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星级推荐官”称号呢! 出示本单元任务导图,进入学习任务: 子任务一:暑假新鲜分享会 子任务二:多彩校园话新鲜 子任务三:校园有他更美好 第1课时 [ 课时目标 ]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新鲜金句发布会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为了筹备这次“寻找校园新鲜味儿”主题展,同学们纷纷担任了“新鲜推荐官”,完成了新鲜推荐任务,为我们的展览做足了准备,今天让我们开一场“新鲜”发布会,争当校园“新鲜”推荐官。 2.回顾交流本单元中读到的一些特别有新鲜感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3.读句子,明出处。 课件出示“梳理与交流”中的两个句子,学生练读。 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 ①指导读准“更夫”的“更”。了解“更夫”一词的意思:更夫是古代民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是课外的,并随机补充:第二个句子和《花的学校》一样,也是出自泰戈尔写的散文诗《职业》。 二、梳理方法,交流发现 1.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设想一下,小伙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2)学生齐读句子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课内有新鲜感的句子。 3.引导学生拓展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有新鲜感的词句。 4.小结: (1)小结: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想想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抄写下来,平时要注意积累,在习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和仿写。(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请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中,注意句子抄写的格式,开头要空两格。 活动二:新鲜成语探味站 发现成语新鲜点 1.出示学习任务一: 2.指名朗读,反馈时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3.多种形式朗读成语,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师生合作读。 4.引导学生发现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在书上圈一圈,指导梳理。 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 ②全班交流,梳理。 特点1:这八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特点2: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在书上圈一圈) 5.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