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875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四)(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03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
  • cover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归类复习卷(四) 《现代文阅读》 (一)十二烈士山 ①1938年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处境艰难。当时,第三师八团一连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的率领下,执行警戒任务。3月16日,第三师师长命令八团于19日前将警戒部队撤回,向李炮营集中。 ②18日拂晓,一连撤出警戒,李海峰等15人与总指挥部交通副官张凤春向李炮营转移,不久遭遇数百名敌方骑兵。敌人发现了他们,正向他们包围过来!李海峰果断地对班路遗说:“我们和敌人遇上了,不能再进山去了,不然,雪地上的脚印,会给敌人留下线索的!”他当机立断,下了命令:“立刻占领左前方小孤山,准备战斗!” ③正说着,敌人已经开始向他们射击了。战士们迅速向小孤山攀登,敌人也跟着一窝蜂地往山坡上冲。突然,山顶上,战士们一起开火,冲在前面的敌方骑兵被打翻在地,后面收不住的战马、敌人,互相践踏起来。一连战士趁机投出手榴弹,炸死了十几名敌人。 ④敌人吃了亏,不敢再贸然进攻,就在对面的山上架起一门炮,又架起好几挺机枪,向山头开始了猛攻。炮火枪弹把山上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趁势舍马徒步冲到了山脚下。战士王发高喊一声“敌人上来了”,紧接着投出一颗手榴弹。同时,敌人的炮弹也在他身边爆炸,王发壮烈牺牲了。战士们凭借着山石,和敌人展开对射。号称“射手之王”的李海峰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敌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进攻又被打下去了。敌军指挥官见几百人的队伍竞打不过十几个战士,气得狂叫起来:“活的抓不到,统统打死,打死!” ⑤激战到下午4点多钟,战士已牺牲了好几名,李海峰也多处负伤,但是大家还在顽强地战斗。机枪手李芳邻的子弹打光了,他含泪把机枪拆毁扔掉,又用手枪和敌人展开对射,不幸中弹牺牲。指导员班路遗身负重伤,仍与战士张全富坚守在阵地上。当十几个敌人冲上来时,张全富拉响了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班路遗打倒了两个敌人,自己也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⑥夜幕降临了,疲乏的敌人停止了进攻。一连战士只剩下5个人了。两腿重伤的李海峰命令那4名战士立刻突围。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连长同生共死,李海峰严厉地说:“我不能动了,你们把手榴弹给我集中一下。敌人不会给我们多少时间的,赶快突围吧!这是命令!”果然,敌人又悄悄来进攻了。李海峰先甩出一颗手榴弹,掩护着4名战士安全滑下山去,然后又扔出几颗手榴弹,就静静地躺在阵地上。几个敌人胆战心惊地摸上山来,刚要抓住他,李海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⑦此次击毙、重伤敌军百余人。第二天,我军大部队来到小孤山上,掩埋了英勇牺牲的12名烈士的遗体。为了永远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 1.[标题概括]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受命撤回→②( )→③( )→④( )→⑤烈士长眠 2.[句子赏析]阅读画“﹏”的句子,分析作者花费笔墨描写敌军指挥官的作用。 3.[描写方法及作用]文中的两处画“ ”的句子是对李海峰的 描写,表现出了他 的品质。 4.[写作方法]第⑤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战士个体,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用“ ”画出描写人物群体的句子。 (2)战士个体是怎样“顽强地战斗”的 照样子,写一写。 (3)这个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好处是 (二)地球在呻吟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 ,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 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 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