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5304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5.1 文明有礼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412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道德,法治,统编,八年级,上册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期 秋季 课题 5.1 文明有礼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材分析 本课是2024年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内容,属“社会生活讲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教材以“生活观察—案例分析—理论总结”为主线,通过“程门立雪”“六尺巷”等典故、青岛行车纠纷等新闻案例及超市收银台等生活场景,围绕“文明有礼的内涵与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展开,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构建逻辑框架,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既关乎个人修养,也影响社会风尚与国家形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对“礼仪”有初步生活感知,如校园师生问候、排队等场景,但认知零散且缺乏系统性。他们存在两重特点:一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典故、生活案例等具象内容接受度高,具备较强的模仿与实践意愿;另一方面,对文明有礼的深层价值理解不深,部分学生存在忽视礼仪细节的问题(如餐桌礼仪缺失、公共场合言行不当等),在不同场景中践行礼仪的主动性和规范性不足。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理解“礼仪之邦”的文化传承,增强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感。 2.道德修养:认识文明有礼对个人立身处世、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树立以礼相待的交往态度,培养尊重他人、谦逊友善的道德品质。 3.健全人格:通过践行文明有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真诚待人、赢得尊重的人格特质,完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 4.责任意识:意识到个人文明行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主动承担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及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及做法。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承担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及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 教学过程 热点导入,激疑引趣 热点在线 大妈在高铁车厢内集体跳舞 几位大妈踩着节拍扭动身体,裙摆扫过旁边乘客的行李,手机外放的音量盖过了列车广播的到站提醒。 思考:“大妈”的行为和回应方式,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结论:文明有礼对个人立身处世、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树立以礼相待的交往态度,培养尊重他人、谦逊友善的道德品质。 新课教学,释疑解惑 环节一 识社会礼节———礼”之模样 活动1:寻找学校中的“礼” 场景展示: 思考:在以上的场景你感受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瞬间? 结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有礼对个人立身处世、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总: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P35 环节二 析高铁文明———礼”之价值 活动2:分析高铁事件,明确文明价值 事件1:北京高铁辱骂人事件 思考:“我愿意挨着他坐”为什么赢得了人们的点赞? 结论: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总结: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P35 事件2:“背篓专线” 思考:满身灰尘被辱骂VS“背篓专线”,二者对比,有何启示? 结论: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总结: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P35 事件2:外国人说中国高铁(视频) 思考:通过这些外国人的评价,说一说文明有礼对国家有何影响? 结论: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