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苏科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七年级生物学 (建议完成时问:60分钟 满分:60分) 题号 总分 得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计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现象。下列自然现象中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A.秋去冬来 B.雨过天晴 C.夕阳西下 D.螳螂捕蝉 2.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能繁殖后代”这一特征的是 名 A.鳄鱼产卵 B.棕熊捕食鲑鱼 C.秋季落叶纷飞 D.人运动后出汗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均属于生物学研究范踌的是 ①矿石开采 ②物种进化 ③四季更替 ④植物分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右图是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①、②的名称分别是 ( A.三脚架、量简 B.陶土网、培养皿 C.三脚架、烧杯 D.最子、解剖盘 5.某中学开展学科优秀笔记评选活动,下列为某同学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的笔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显微镜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使视野变亮 淘 B.要使显微镜镜筒上升,应移动压片夹 C.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d” D.若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物镜转动而移动.则该污点一定在目镜上 单目显微镜和双目电光源显微钝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右图为双目电光源显①。 微镜实物图。请完成6-7小题。 6.双目电光源显微镜中,可以放大物豫的结构是 A.①③ B.①② 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关于双目电光源显微镜和单目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时,可以通过调节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标本 B.常见的单目显微镜的光源是电光源 C.单目显放镜和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完全不同 D.实验完毕,只需将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光源亮度调到最亮,关闭电源即可 七年级生物学第一次阶段性作业C(苏科版)第1页(共4页) 8.摄影师在西双版纳发现有一种特别的虫子一巨拟叶兹(zhòg),成虫几乎只生活在树冠层。 它警戒时会抬腿展翅,让身休显得更大。以上叙述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推测法 9.棉花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患枯萎病。二何化氯是一种高牧弧氧化剂,农业上常在棉花播种 前,用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科学家为了研究二氧化叙浓度对棉花枯娄病的彤响,做了相关的 实验,结果如下图,实验中设置消水组的主要目的是 清水 50100150200二氧化氯浓度(mg/kg) A.设置实验组 B.设置对照组 C.设置重复组 D.求平均值 10.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响薄荷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时,制作了可调节营养液成分的无土栽培装 置。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作出假设 B.实施方案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珊瑚虫体内生活者虫黄莱,珊瑚虫既可从虫黄滦中获取有机物,也能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垢瑚虫失去体内的虫黄藻会导致珊猢醮白化。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对虫黄滦和猾瑚虫捕食浮游动 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甲、乙所示。请完成11~12小题。 6r ◇24℃-0-28℃d-32℃ 150 4 珀 100 24℃ 28℃ 32℃ 康500 024 6,8101214 温度(℃)》 时间(天) 甲 乙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某只珊瑚虫生长的非生物因素的是 A.虫黄藻 B.浮游动物 C.温度 D.其他珊瑚虫 12.根据上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24℃相比,较高温度条件下虫黄藻数量增加 B.与24℃相比,较高温度条件下珊瑚虫捕食量减少 C.32℃条件下,珊瑚虫通过减少捕食量来弥补因虫黄藻减少造成的能量不足 D.结合实验分析,全球气侯变暖可能是引发珊瑚礁白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13.为保护动物,人们常用石头、木材等搭建成“虫子旅馆”,帮助蟋辩、鼠妇等虫子在城市安家。下 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时在不同地点发现的鼠妇数量,据此可推测最适合鼠妇生 活的环境是 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干草地中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