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6638

20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251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9课
  • cover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知识结构】 【要点梳理】 一、武昌起义 1.背景: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同盟会反清革命思想影响;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 2.开始时间: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 3.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4.概况: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5.发展: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副总统 黎元洪 举措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改用阳历;成立临时参议院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评价: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思维导引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2.二次革命 (1)导火线: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宋教仁组建国民党后,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时,在上海遇刺身亡。 (2)概况:1913年,孙中山、黄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因国民党力量涣散,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3.评价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政治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思想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同步训练】 1.小丽同学搜集了与孙中山相关的对联,如果要为这副对联拟写一则横批,下面最恰当的是 (  ) 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来推人世。革命而往,无间终始,大年不假问苍天。 A.推翻专制 振兴中华 B.兴办实业 关注民生 C.创办军校 发动北伐 D.领导起义 宣传变法 2.千百年来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皇帝都可以被推翻,那还有什么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不能打破,社会曾经的皇权崇拜不复再现,旧的君臣、上下、尊卑等级制度,以及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腐的旧思想、旧观念、旧做派,都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 A.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号召人民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下图为小琳同学为本次故事分享会准备的背景音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湖北武汉的一座纪念碑上方是三支汉阳造步枪的石雕,碑座正面刻着“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雕有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的碑文。这座石雕(  ) A.见证了打响首义的第一枪 B.反映了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C.体现了辛亥革命迅速发展 D.表明了中国人抵抗侵略的决心 5.民国伊始,徐州成年男性的服装主要是长袍马褂。不过,一些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