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7748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8900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统编,历史,下册,九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战胜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他的房子。 ———打一城市 课堂导入 圣彼得堡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俄国的由来 9世纪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被蒙古征服 13世纪末莫斯 科公国崛起 16世纪中期莫斯科 大公伊凡四世称 “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俄国的由来 16 世 纪 初 统 一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的市场,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与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如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状况?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一、彼得一世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富国强兵 一、彼得一世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一、彼得一世改革 “【知识重点】18世纪初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军事: 经济: 政治: 科技、教育社会生活: 实现义务征兵制。 发展工商业,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引进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实力,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引进西欧先进科技,发展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等。 一、彼得一世改革 4.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一、彼得一世改革 积极影响: 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一、彼得一世改革 5.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没有。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这次改革有没有触动农奴制?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 一、彼得一世改革 【合作探究】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二、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的含义 材料一: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 材料二: 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 通过材料,你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二、废除农奴制 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发展缓慢。 劳动力少 市场 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农 奴制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