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9865

3.1电荷与电流 第5课时(课件 18张PPT+教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1803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电荷,电流,5课时,课件,18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教案第五课时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电荷与运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系统与能量:串联、并联是电路系统的两种基本结构,决定电流分配与能量输送方式。 2. 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导线、电源、用电器抽象为节点与回路) 稳定与变化(开关通断、灯丝烧断引起系统状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科学思维 能用“节点-回路”模型解释电流分配;能根据电流规律预测故障现象。 探究实践 独立完成“测串联、并联电路电流”实验,记录三组数据,误差≤5%。 态度责任 认识家用电器并联的安全优势;愿意在社区科普“不乱拉乱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在串联、并联中的分配规律及实验验证。 难点:并联支路电流同时测量的操作技巧;电流表正负接线与量程选择。 四、教学准备 器材:干电池1.5 V×2、小灯泡 、2.5V×2、开关×3、电流表×3、导线若干、磁性电路板、数据采集器(可选)。 资源:PPT 动画“电流像水流”、任务单、实验报告模板。 学生:任务单、彩笔、剪刀(剪贴电路图用)。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展示圣诞灯串:一个灯坏,全串灭;家用灯坏,其余仍亮。 学生说“连接方式不同”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触发思考 预测假设 提问:串联、并联电流各有什么特点? 举手投票A相等、B相加 设计意图:暴露前概念 实验串联 任务:①连串联电路②三点测电流③填表 测 I 、I 、I 问题:①选择规格相同的小灯泡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Q.能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吗? 测量时应先选用较大的量程,如果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过小,再改用较小的量程。 过程1.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 (1)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并记录两灯泡是否发光。(3)将开关改接到灯L1和灯L2之间或电源正极与灯L1之间,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并记录两灯泡是否发光。(4)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1、2、3位置的电流:I1=_____,I2=_____ ,I3=_____比较上面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3)用试触的方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4)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5)不能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6)对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路图依次将各元件连接起来,直到电源负极。 结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设计意图:数据支撑规律 实验并联 任务:①改并联②测干路 I 与支路 I 、I 。能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吗? 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1)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好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2)闭合和断开开关S、S1、S2,观察并记录两灯泡是否发光。(3)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1、2、3位置的电流:I1=_____,I2=_____,I3=_____。 记录 → 发现 I=I +I 设计意图:动手验证 规律建模 投屏数据→归纳:串联I相等;并联I分流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据→规律 节点模型 动画:电流像水流分支→节点守恒 手势模拟水流 设计意图:形象化难点 故障演练 拔掉并联一条支路灯泡→观察其他灯 记录现象→用规律解释 设计意图:迁移应用 安全升华 展示家庭配电箱并联优势 写1条安全用电口号 设计意图:态度责任 课堂小结 手势口诀:一指串联“相等”,双手分叉并联“相加” 设计意图:趣味固结 六、板书设计 3.1.5串联与并联的电流特点 1.串联 路径:一条 I = I = I 2.并联 路径:多条 I = I +I +… 3.实验结论 串联:各点电流相等 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和 4.应用 串联:圣诞灯串、保险丝 并联:家用电路、路灯 七、作业设计 A 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