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2把握适度原则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适度的含义 01 一、适度的含义 1.度 P83-1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含义: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相互否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重要性: 例:声音的“度”: 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3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2、关节点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P83-1倒2句 水蒸气 水 ﹥ 100 C 冰 液体 ﹤ 0 C 0 C 100 C 关节点 (临界点) 关节点 (临界点) 度 请在相应位置填上关节点、度: 一、适度的含义 (1) 含义: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P83-1末句 (2) 度与关节点的关系: 误区:度就是量变的关节点 一、适度的含义 3、适度 (1) 含义: 就是适当的程度。(了解) (2)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P83-2 (3) 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P83-2 例:“愚人吃盐”的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变涩了。 量变 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 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 1.关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质的界限 ③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④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D 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度的极限是关节点 2.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防止“过“或“不及”。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适可而止 B.对症下药 C.量体裁衣 D.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3.《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要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句话体现了(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②事物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掌握适度原则 02 1、掌握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P83末段首句 2、适度原则的含义 :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P83末段 二、掌握适度原则 过犹不及示例:小酌怡情,微醺恰好,大酌伤身、用药过量、减肥过度、压力过大等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 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 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