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0594

3.1 运动和位置【教材解读】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673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运动,位置,教材,解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 运动和位置 【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科学思维目标 ●能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能正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探究实践目标 ●能判断具体的情境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能借助直尺、软尺等工具,描述物体的位置。 态度责任目标 ●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所处的位置。 ●在探究实践中,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 ~ 4年级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 与功能”的第一点“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和“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第一点“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本课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 本课有四个板块,分别为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聚焦板块呈现了本课的两个核心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和“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探索板块由两个类别的活动组成:第一类活动包括探索1和探索2,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理由;第二类活动包括探索3和探索4,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其中探索4是探索3的进阶活动,既要能准确地描述位置,又要能根据位置描述,通过逆向推断来寻找目标。研讨板块提出的问题与探索板块相对应,归纳并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用方向和距离同时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拓展板块需通过分析,明确参照物不同时,同一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有可能是静止的,其实质是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参照物”一词,但能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只是解释起来相对困难,特别是对于“物体是静止的”证据的表述,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在本课中,教师将带领学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对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图中呈现了学校操场上的各种体育活动,图上的人和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同时也蕴含了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聚焦:呈现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在一开始全部抛给学生,而是随着探索活动的开展,逐步提出。以“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开头,暗含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探索1:通过对学校操场情境的回顾,判断什么是运动的,什么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依据。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有理即可。 探索2:判断前后两张图片中的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学生将该物体与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进行比较,根据其位置是否变化进行判断。 探索3: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其他同学所处的位置,并且用气泡图呈现了方向和距离常用的表示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不做统一要求。 探索4:“蒙眼抓人”游戏贴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完成此活动,不仅需要同伴能正确地描述位置,蒙眼的学生也要能根据同伴的描述逆向推断去寻找目标。此活动是探索3的进阶活动,帮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 研讨1:归纳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即判断“和某一物体相比,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