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011611
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9797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消息
,
二则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课件
,
19张
,
PPT
(
课件网
) 走进“新闻” 默读课本P2关于新闻要素和P20关于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是什么? ①定义: ②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③六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 新闻的结构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基本新闻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最强;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背景链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1949年初 4月20日 4月21日 4月22日2时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午夜打响。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字词清单 芜湖 溃退 荻港 wú kuì dí 【摧枯拉朽】 【风平浪静】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催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没有风浪,水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题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物及数量 结果 事件、地点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气势,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整体感知 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表格。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时 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 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黑体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一部分是消息的电头,它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表明消息真实可信、报道及时。 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分析导语的作用。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文中并未单独阐述相关背景信息。 导语作用:将“何时”“何人”“何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语 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4《海燕》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10-01)
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单元测试·基础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及参考答案(2025-10-02)
1 春(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45张PPT)(2025-10-03)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10-01)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教案(2025-10-0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