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1689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352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答案,图片,试题,历史,月月
  • cover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次学情调查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到答卷相应区域内,答策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古地磁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剩余磁性来推断岩石的形成年代。考古学家运用这一方法 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古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170 万年前,属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以下图示是小明制作的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发展时间轴(部分),①处对应的古人类是 距今约16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一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蓝田人 ① 山顶洞人 0 A.南京人 B.北京人 C.和县人 D.那县人 3.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并且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从而 改善了生存条件。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历史著作《中国远古时代》对远古祖先用火的论述 B.《山海经》中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C.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相关论文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4.某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家畜饲养、定居生活。据此可知, 该小论文的标题是 A.采集业的萌芽和进步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畜牧业的出现和兴盛 D.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壮大 5.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在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之间有一层薄薄 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A.人工取火 B.种植水稻 C.制作陶器 D.建造房屋 6.下图中的文物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 A能够制作玉器 B.懂得饲养家畜 C.掌握了雕刻技术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2025一202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1次学情调查试题共6页第1页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图中所示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A.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 B.早期国家产生 C.炎帝、黄帝等神话传说 D.原始农耕生活 8.在中华广袤大地上,曾出现了以蒙古地区为代表的游牧文明、以东南沿海和海南为代表的海洋 文明、东北渔猎文明和以中原地区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并存的情况。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A.多样性 B.同一性 C.延续性 D.和平性 9.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在(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10.山东大汶口遗址原始居民墓葬的考古发掘显示,有的墓葬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 美的玉器,有的墓葬一无所有。这能佐证当时 A.早期国家出现 B.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C.原始农业发展 D.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11.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 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 钺等。这表明中国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 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12.在良渚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水利设施、大面积水稻田、数量惊人的稻谷遗存,以及精细 加工的石质“耘田器”和犁形器。上述考古发现共同证实了当时 A.社会分化严重 B.商品交换活跃 C.原始农业发达 D.审美观念形成 13.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一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 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