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2322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77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一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 再结合直尺教学0,0还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玩具的分配、水果的分享等)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减法计算过程的兴趣和认识。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会读,会写0。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 思维与表达: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交流与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0的两种含义,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狼来了》的故事。(播放课件) 第一次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3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教师指导学生用3来表示;第二次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3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他,教师指导学生用3来表示;第三次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头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问题:没有人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当有学生回答用0来表示的时候,教师给与肯定,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0第一幅情境图 师:熊猫发现了一盘竹笋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竹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依次出示后两幅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发现。 1.理解“0”表示没有。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盘子里原来有2个竹笋,用2表示。熊猫吃了1个后,还剩下1个竹笋,用1表示。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 师: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板书:没有)。 2.体会“0”表示起点。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0”呢? 生:电话号、超市价格牌、直尺。 师:同学们真棒,说得都对。请你拿出直尺并观察,直尺上的“0”在哪儿? 生:“0”在直尺的最开头。 师:从“0”开始读一读直尺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引导学生发现“0”还可以表示“起点”。(板书:起点) 3.学习“0”的书写。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们觉得0像什么? 生1:像鸡蛋。 生2:像月饼。 生3:像西瓜。 …… 课件动态演示0的写法,边朗诵儿歌边学写0: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教师示范在田字格中书写0。(边写边念儿歌) 在教学0的写法时,教师要进行指导: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右上角,向下写在中线附近还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在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在向右上拐,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大屏幕在桌子上写一个0。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写得好。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第30页,在田字格中用铅笔将红色虚线的0描一遍。(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4.学习相同数相减等于0。 课件出示教科书P30小鸟情境图。 师: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都飞走了,鸟窝里一只小鸟也没有了。(学生写出3-3=0,教师板书:3-3=0)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能说出像3-3=0这样的算式吗? 生1:盘子里有3个桃子,我把这三个桃子吃了,还剩0个。3-3=0。 生2:桌子上有5瓶水,我把这5瓶水都拿走了,桌子上还剩0瓶水。5-5=0。 师:你们还知道其他这样的算式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