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爱迪生》 教师: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像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爱迪生还发明了哪些东西呢?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发明家还有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秘电灯的历史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爱迪生和电灯说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 教师:本节课主要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同学们,请从材料中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表现: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9世纪,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教师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4)市场条件:市场的扩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依据下列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展示材料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特点一: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展示表格《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找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包括几大类呢?分别有哪些发明,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 学生回答略。 教师:再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出自的国家和这些成就所属的部门,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一下它的其他特点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特点二: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美、德领先; 特点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特点四:一些后期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且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特点五: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三大能源。 过渡:无论是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还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