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学情调研(历史)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 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所使用的石器,大致可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他们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据此可知,北京人( ) A.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B.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C.实现了早期社会分工 D.掌握制作工具的技术 2.四川资阳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或将改写历史。由此可知( ) 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B.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 C.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D.出土较晚的文物价值更大 3.赤铁矿是一种可供装饰品染色的天然原料,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饰品中均有出现。据此可知,当时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已经( ) A.能人工栽培农作物 B.具备了审美观念 C.懂得制作彩色陶器 D.能制作磨制石器 4.下面一组考古发现表明( )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农业生产各地同步发展 C.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 D.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5.榫卯,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建筑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6.下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大致分布情况表。据表可知( ) 区域 代表文化遗存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仰韶文化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大汶口文化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 咸头岭文化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河姆渡文化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 红山文化、富河文化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中心 B.早期中华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C.当时南北方文化交流频繁 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7.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种玉器,是表明贵族身份的重要礼器。考古学家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与良渚文化相似的玉琮。此外,良渚文化的兽面纹还出现在陕西的石峁遗址中。这表明( ) A.中华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 B.良渚文化领先其他文化 C.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扩散 D.区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8.距今约4 300—4 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等遗存;距今约4 300—3 8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也有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9.右图为远古传说中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利于( ) A.分封制的创制运用 B.禅让制的全面推行 C.华夏族的逐渐形成 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0.从下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远古传说完全符合史实 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 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1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 ) 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 D.“家天下”转变为“公天下” 12.夏启之后,政治权力的交接方式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C.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