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指导学生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拓展资源】 丛书:《交接》《二十年以后》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说是生活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本单元,我们将走进小说的世界,品味曲折情节,感受鲜活人物;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创编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阅读、思考、创作,在虚构与真实的交错中,收获成长的智慧与力量。 在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前,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二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呢,我们需要完成三个任务。今天先让我们走进任务一: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 选择,是人生中避不开的一个话题,人生每时每刻都在选择。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应该怎样选择?在生死关头,文中的老汉是怎样选择的?你还记得吗?让我们再次走进《桥》这篇课文,通过六个活动,读懂故事中主人公的选择,感受人性的光辉。 活动一: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说故事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桥》,读好短句,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脉络。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在村庄暴发洪水的危急关头,舍己为人,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不幸遇难的故事。 活动二:品读描写人物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第7~22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说说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在雨中的模样,突出了他的冷静镇定。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是语言、动作描写,“揪”字写出了老汉不允许任何人损害群众利益,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儿子,体现了老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话是语言、动作描写,“推”字体现出在洪水面前,老汉希望小伙子能够脱险,体现了老汉的爱子心切。 小结: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 活动三: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1.画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进行朗读。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村庄惊醒了……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品读语句,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文章通过写环境的恶劣来烘托老汉的形象,体现了老汉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品质。 小结: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形象。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关注课文的情节。 活动四:体会情节设计的妙处 1.初读小伙子的“瞪”,你能读出什么?当你知道两人关系后,再读“瞪”,你又能读出什么? ———初读小伙子的“瞪”,由于不知道他和老汉的关系,会觉得小伙子对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严格要求有些不满、不理解,甚至带有一丝埋怨,觉得老汉“不近人情”,在危急时刻还如此“较真”。 当知道两人是父子关系后,再读“瞪”,能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