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1 消息二则 任务一 新闻阅读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他的诗词雄浑豪迈,气势恢宏,艺术性强,充满革命豪情。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诗词代表作主要有《沁园春袢·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等。 文章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点明了人物,“南渡长江”点明了事件及地点,“胜利”点明了事件的结局。 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是实指,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横渡”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两则消息的标题,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英勇善战的精神。 背景探索 1949 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以约 70 万兵力组织长江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和谈代表团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部队共约 100 万人,奉命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在长达 500 余千米的战线上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必备知识 新 闻 概念: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记录与传播信息的文体。 分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主要部分,背景和结语是辅助部分。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字音识记 1. 重点字 芜湖 ( wú ) 经营 ( jīng ) 溃退 ( kuì ) 泄气 ( xiè ) 督战 ( dū ) 摧枯拉朽 ( xiǔ ) 荻港 ( dí ) 歼灭 ( jiān ) 锐不可当 ( dāng ) 2. 多音字 ( dāng ) 锐不可当 当 ( dàng ) 典当 ( sài ) 要塞 塞 ( sè ) 要塞 ( sāi ) 瓶当 字形辨识 陵 ( líng ) 铜陵 绫 ( líng ) 绫子 凌 ( líng ) 冰凌 棱 ( léng ) 棱角分明 溃 ( kuì ) 溃退 馈 ( kuì ) 馈赠 聩 ( kuì ) 振聋发聩 歼 ( jiān ) 歼灭 纤 ( xiān ) 纤维 阡 ( qiān ) 阡陌 抵 ( dǐ ) 抵抗 诋 ( dǐ ) 诋毁 砥 ( dǐ ) 中流砥柱 词语积累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溃退:(军队) 被打垮而后退。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督战:监督作战。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阻挡,抵挡。 歼灭:消灭 (敌人)。 近义词辨析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相同点:都形容以不可抵挡的气势顺利地摧毁敌人的势力。 不同点:“摧枯拉朽”强调毫不费力,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毫无阻碍;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形容工作进展很顺利。 辨析: 1. 当民众觉醒时,革命的力量便会以 _____ 之势给反动政权以致命的打击。 2. 他成为职业棋手后,在多场赛事中 _____ ,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品读课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物及数量 结果 事件、地点 标题特点: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课题解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