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039

9《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8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鱼我所欲也》跟踪学习  【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  【基础存盘】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C.为妻妾之奉(奉承)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今为宫室之美 B.而: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呼尔而与之 C.之:①人皆有之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D.也:①鱼,我所欲也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下列句子中均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⑥乡为身死而不受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5.填空。(5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 【课内精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相关小题。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选取“鱼”与“熊掌”,“生”与“义”,“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理,正反论述,逐步深化。 B.由课文可推测,孟子认为,虽然“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受物欲、人情等的蒙蔽,人们往往又会丧失这样的初心。 C.作者有意重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之”,以强调“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荒唐,排比与反复兼用,使论证更富气势。 D.孟子继承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二人都对富贵之欲持否定态度,都强调“义”的重要性。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请简要说明。(3分)                                              【创情境 同类拓展】 ★8.学习小组在搜集中华民族历史上,体现“舍生取义”高贵品质的仁人志士事例,请你举出一个并具体说明。(3分)                                              【二、跟踪迁移】  【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小题。 佛肸①于中牟叛,置镬②于庭,召大夫而盟曰:“从我者赏之,不从我者罚之。”田英曰:“吾闻义死者不避铁钺③之威,义穷者不受轩冕④之赐。无义而生,不如有义而死。吾不从也。”乃褰⑤裳就镬。佛肸止之。及襄子既复中牟之叛,闻田英义,召而赏之。英辞不受,曰:“一人受赏众人有惭色英若受赏则中牟之士尽愧矣。”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佛肸(bì xī):春秋末年中牟县宰。②镬(huò):古代无足的鼎,此处指烹人的刑具。③钺(yuè):兵器名。④轩冕: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借指官位爵禄。⑤褰(qiān):提起,撩起。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置镬于庭(放置) B.从我者赏之(顺从) C.及襄子既复中牟之叛(等到) D.英辞不受(告辞)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一 人 受 赏 众 人 有 惭 色 英 若 受 赏 则中 牟 之 士 尽 愧 矣 11.本文中田英的事迹可否作为《鱼我所欲也》中“贤者”勿丧“本心”的事实论据?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