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265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497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主席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战役第一天的情况。 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22日夜,毛主席又撰写了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新课导入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阻遏 阌乡 绥靖区 鄂豫区 宋希濂 杜聿明 è wén suí jìng è yù lián yù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jiān xiān qiān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结合上则消息的学习,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和导语、主体部分。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方面的渡江情况。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浏览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情况。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认真阅读课文的导语,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渡江区域(战线) 渡江作战的战况 渡江作战的兵力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军:二十日夜起 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东路军: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军: 首战告捷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英勇突破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 主体部分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在写法它们上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比较一下。 相同点:无论是写哪路大军,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 不同点: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之前已做过报道;西路军写得较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和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探究新知 1、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任务二·思考探究,体会情感 不认同。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