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认识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学会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掌握丁达尔效应等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分散系的分类。(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点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举例: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雾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食盐水 食盐(固) 水(液) 有色玻璃 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3.常见分散系的树状分类法 指出图中序号所示的分类依据:①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②分散剂的状态不同;③分散质的状态不同。 4.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即学即练 1.下列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排列的是 A.胶体>浊液>溶液 B.胶体>溶液>浊液 C.溶液>胶体>浊液 D.浊液>胶体>溶液 【答案】D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浊液为大于100nm,故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排列的是浊液>胶体>溶液,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B.油水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将稀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即可得到胶体 【答案】A 【解析】分散系中含分散质和分散剂,属于混合物,A正确;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错误;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不可用于杀菌消毒,C错误;制备胶体的过程中,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应是饱和溶液,且还需要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错误。 3.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B.云、雾、有色玻璃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乙 C.甲、乙、丙的本质区别是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100 n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答案】B 【分析】由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知,甲是溶液,乙是胶体,丙是浊液。 【解析】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溶液,即属于甲,故A错误; B.云、雾、有色玻璃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B正确; C.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C错误;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100 nm,但纳米材料本身并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 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注意:①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②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1)实验探究 操作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象 一条光亮的“通路” 无明显现象 原因分析 胶体中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能对光线散射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__nm,散射极其微弱 (2)应用: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3.【拓展延伸】 (1)胶体具有介稳性 胶体具有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