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9859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998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次月,答案,图片,试卷,历史
    七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 注意: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下列选项中,能够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能 长时间保存火种的是 A,我国流传的古代传说 B.历史文献中关于北京人使用火的记 C.史学家们的历史推测 D.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2.如图是距今大约3万年以前山顶洞人使用的鱼骨针和贝壳、石块组成的装饰品。这些文 物的出土,不能说明 A.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 B.他们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C.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D.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 3.下面关于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图二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会养蚕缫丝,考古工作者在郑州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目前中 国最早的丝织品,约距今5500年。这说明 A.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 B.考古是历史学研究的唯一手段 C.传说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 D.中国是最早发明纺织品的国家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残片 5.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口口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 址发现而被命名。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制作和使用口口是仰韶 文化的主要特征。材料中两处“口口”应是 A.黄河彩陶 B.长江彩陶 C.珠江黑陶 D.辽河彩陶 6.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内蒙 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A.不同区域间文化趋同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C.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7.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A.掌握人工取火B.私有制的出现C.阶级的产生 D.国家的出现 8.“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 一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长江流域 B.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的 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 A.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奴隶起义,夺取政权 C.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发动战争,完成统一 10.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西周统治的信息,下面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西周时期的何尊及铭文 B.《史记》中关于“国人暴动”的记载 C.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11.“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逐渐演化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 周边民族所认同。这种华夏认同观念 A.扩大了战争规模B.产生了阶级分化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分封制度 12.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淄博有齐国故都之称。在这里,他对内整顿 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 “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3.我国考古学家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穴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仔细观察图一和图二, 可以推测春秋战国时期 图一春秋护头铜胄(作战时保护头部) 图二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A.青铜器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 B.青铜制造水平超过前代 C.达官显贵喜欢用青铜器陪葬 D.各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