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3014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63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 cover
语文园地一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 型 练习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和诗句,增强文化认同感。 语言运用: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思维能力: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审美创造:感受优美的词句和诗句的意境美,鼓励学生用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交流成语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朗读导入,交流自己有新鲜感的语句。 (15 分钟) 1.出示以下两段话: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1.两位学生朗读。 2.拿出积累本,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抄。 3.全班交流。 二、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5 分钟) 1.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2.播放课件。 3.引导学生把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1.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2.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3.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4.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5.全班交流。 (这些成语都与人的身体有关。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6.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三、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0分钟) 教师通过出示句子及提示,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并总结: 要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在老师的提示下练习朗读。 读第一个句子要突出“真的”。 读第二个句子里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为后来他勇于向先生提问作铺垫。 读第三个句子要强调“挨打”,表现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学习古诗 《所见》。 (20分钟) 1.教师由学生的积累本导入。 2.引导学生看图了解诗意、作者。 3. 释题。 4.指名读古诗。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6.指导学生背诵。 1.3~5名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积累本。 2.交流诗意、作者。 3.初读古诗。 4.小组交流诗意。 5.采用同桌背、自背、展示背、看图背等多种形式背古诗。 二、组建兴趣小组,取名。 (20分钟) 1.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还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让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2.教师点评。 1.学生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小组同学合作为小组取名。 3.全班交流组名。 4.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先给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在后来的交流中有法可依,交流才会落到实处。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诗意、熟读会诵,注重积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