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3079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84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铺满,金色,巴掌,水泥,教案,格式
  • cover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 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 型 新授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语言运用: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 思维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重点难点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 (2分钟) 1.活动———展示学生搜集的树叶子。 2.重点展示梧桐叶子,引导学生说说梧桐叶子的形状。 3.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落叶形状。 2.仔细观察梧桐叶子的形状。 3.想象梧桐叶子像什么。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3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条水泥道如在眼前呢。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注意“凌、增、棕”是后鼻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3.学生画出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粘在 印着 排列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天。 (20分钟) (一)品读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出示课文句子: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3.引导学生理解“明朗”的意思及读句子看到的画面。 师:你知道“明朗”的意思吗 (二)品读5~10 自然段 1.指名生读,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教师随机指导学生交流并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师:这句话里面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 (三)品读第11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 2.师:小作者为什么会头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美呢 1.学生交流“明朗”这个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时出示句子: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互相交流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3.读5~10自然段,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思考: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7.学生相互交流,是从“要不是 很慢很慢”看出来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得并不是很慢。 8.交流“小作者为什么会头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美呢 ” 四、阅读链接,摘抄句子。 (5分钟)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 2.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1.学生自读课后阅读链接。 2.学生交流读后感。 3.将本课喜欢的句子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5 分钟) 出示画面: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叶的小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说出课文中的句子,围绕以下提问: 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5分钟) 指导学生带着想象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象画面。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10分钟) 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句子。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