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战国策》书影 这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书影,战国时期因此书而得名。其编者西汉学者刘向在该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以及商鞅变法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1.通过阅读教材和识读地图及相关史事,准确说出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及分布;战争的目的、性质及特点;知道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 2.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准确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敢于改革的精神。 3.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知道都江堰概况及功能;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学 习 目 标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壹 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任 务 一(指向目标1) 阅读教材p33-35正文内容,研读史料、观察图片,说出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及分布;战争的目的、性质及特点;知道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 一、战国七雄 活动1. 背景: (1)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2)韩、赵、魏三家分晋; (3)田氏代齐。 一、战国七雄 活动2. 战国七雄及分布: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口 诀 一、战国七雄 活动3. 战争的目的、性质、特点、著名战役及结果: (1)目的: 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 (2)性质: 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材料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 ———刘向《战国策》 一、战国七雄 (3)特点: 材料一: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双方主力在长平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白起指挥秦军一举全歼赵括所统率的赵军主力40余万人,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加速了日后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相关史事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材料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活动3. 战争的目的、性质及特点: 活动3. 战争的目的、性质、特点、著名战役及结果: 一、战国七雄 (4)著名战役: 战役 交战双方 典故 结果 齐魏 魏国遭受重创 齐魏 齐国强大起来 赵秦 秦国后来居上 六国无力抗秦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5)结果: 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活动3. 战争的目的、性质、特点、著名战役及结果: 一、战国七雄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积极 由分裂走向统一;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消极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活动4. 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想一想:当时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什么感受,他们最渴望什么? 感受:诸侯争霸战争带来痛苦,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和平。 贰 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任 务二(指向目标2) 阅读教材p35-36正文内容,研读史料,说出变法的背景、目的、表现;商鞅变法时间、内容、影响及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启示。 二、商鞅变法 活动1. 变法背景及目的: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