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课题 15.明朝的统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地位:《明朝的统治》本课是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课,本课既上承宋、元时期君主加强统治的相关内容,又下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内容,后续课程均需以本课“皇权强化”为背景理解 教材解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本课围绕明朝统治展开,首先介绍明朝建立,包括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建立明朝,明成祖时迁都北京,这是了解明朝统治的基础。政治方面着重讲述朱元璋强化皇权举措,这些措施使权力高度集中千皇帝,深刻影响明朝政治格局。军事上五军都督府分割了军事权力。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置反映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方式。文化上,八股取士是重点内容,它规范了人才选拔方式,却也禁锢思想。民族关系部分介绍明朝与东北女真、蒙古的关系,展现明朝在民族事务上的举措与影响。 2.学习者分析 优势: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困队协作能力,也初步学会用材料分析、史料研读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不足:对明朝政治制度演变理解不系统; 辩证思维弱,易忽视政策双重影响; 专有名词(如三司、内阁)易混淆,抽象概念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授本课时不仅需要教师的系统讲述还要打造趣味的优质课堂。 3.学习目标确定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学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梳理明朝建立、迁都北京等关键节点,结合《明朝形势图》说出奴儿干都司、长城等疆域管理措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时空框架。 2.通过文字及图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特点,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 3.对比隋唐科举与明朝八股取士的异同,结合“明清科技发明占比数据”,辩证评价科举制度演变对社会的影响。 4.通过 “隆庆和议”、“奴儿干都司设立”等史实,认识明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如蒙古、东北边疆管理)中的历史贡献,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 重点: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影响 4.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单元概述及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针对本单元进行概述,讲述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的阶段特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强调时间段的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播放视频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1 阅读教材单元导读,浏览时间轴,圈点勾画阶段特征 倾听教师讲述,观看视频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明清时期历史的整体框架,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环节二:情景创设 新课讲授:得天下 ——— 明朝的建立教师活动2 创设情景:穿越明朝剧本杀,第一视角感悟明朝的统治,根据教材完成:“开局一个碗”到“通关一个国” ———布衣皇帝的逆袭之路 教学内容:得天下 ——— 明朝的建 立 背景探究:元末乱世争斗四起,“你”如何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出示史料探究明建立的背景,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何能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 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自主阅读教材P86,完成人物身份卡片 展示明朝前期皇帝世系图,梳理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的权力更迭学生活动2 了解主线任务: 得天下:明朝的建立 守天下:强化皇权 固天下:科举考试的变化 安天下:民族关系 预设回答:背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崛起原因:避敌锋芒,积蓄力量,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