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四 课 题 语文园地四 课 型 练习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童话阅读的好处,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在成语和俗语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言运用:学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收集更多含有数字的成语。 思维能力:发现以“口”字为部首的汉字特点。发现成语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审美创造:积累俗语,感受团结的力量。 重点难点 1.学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积累成语。 2.发现以“口”字为部首的汉字特点,会准确运用。 学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奖励红旗、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自己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交流平台。 (10分钟) 1.教师播放童话图片。 2.教师播放课文人物形象。 3.挑选主持人,主持“交流收获会”。 4.老师为今天发言的同学准备了一面红光闪闪的小红旗,会贴在我们的班级光荣榜上。请大家畅所欲言。 5.教师小结,总结童话的特点和阅读童话的好处。 1.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2.学生说出人物特点。 3.学生主持接下来的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5分钟)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 伸———申(申请)界———介(介绍) 棕———宗(祖宗)指———旨(主旨) 泛———乏(乏力)站———占(占领) 2.引导学生发现前后两个字的区别。 3.拓展词组,丰富词语积累。 4.检查巩固,课件出示:减一减识字。 1.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减一减,由熟字减掉偏旁变成新字。 3.每组第一个字都是形声字。 4.学生读记生字、词组。 5.学生减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三、发现以“口”为 部 首 字 的 特点。(15 分钟) 1.课件出示“口”字的演变过程。 2.指导学生从这些带“口”的字中发现了什么。 1.和同桌互相认一认课本中带有“口”的字。 2.小组说一说从这些字中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咬叼嚼啃咽吞含 吃的动作。 叫喊嚷吼啼吵唤 发出声音的方式。 吱呜嘀嗡嘟啪哗 表示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12 分钟) 1.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和同桌互相读一读。 假期假日假扮假装 处罚处分到处 住处 中枪 中断 中间 中计 2.指名学生读,并说这样读的理由。 3.指导学生为加点字注音。 4.指导学生记熟加点字的读音。 1.和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评价。 2.交流这样读的理由。 (根据词语的意思。) 3.学生为加点字注音。 4.交流多音字的知识。 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我们在读多音字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 5.全班齐读。 二、积累含有数字的成语。 (15分钟) 1.课件出示成语,指导学生读成语,发现成语特点。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2.引导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3.交流课前收集的数字成语。 1.指名学生读成语。 2.交流成语特点。(每个成语里都含有一个数字。) 3.指名读,领读。说说成语意思。 4.交流课前收集的数字成语。 三、学习日积月累。(13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俗语。 总结:俗语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造出来的,流传在民间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的语句。 2.读好俗语。 出示四句俗语,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理解意思。 (1)人心齐,泰山移。 泰山是五岳之首,指的是像泰山那么威武、高大的……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利:锋利,金:像金子那么硬的东西……(比喻能够发挥很大的力量!)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你们知道臭皮匠是谁 诸葛亮又是谁 臭皮匠:指平庸的人。诸葛亮:有智慧的人。 4.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俗语,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团结力量大。 1.学生认识俗语。 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将俗语读正确,读正确后同桌之间展示读。 3.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读,大致理解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