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6997

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 (共29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03517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冀中的地道战,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冀中的 地道战 “冀”就是河北省,“冀中”就是河北省的中部。 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 什么是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 在地道里怎么 打仗呢? …… 读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学习提示一: (1)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在课题旁记下阅读所用时间。 (2)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3)阅读后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在课题旁记下阅读所用时间。 1.我读课文用了( )分( )秒。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 √ × √ × 检查阅读效果 总结方法: 这是 1200 多字的文章,我们只要在 4 分钟内读完,就符合要求。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快。 看来不回读、连词成句读、抓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这些好方法明显提高了大家的阅读速度。 侵 略 修筑 碉堡 党员 堡垒 任 丘 妨碍 拴住 搁置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词语检测 ɡē xiàn ɡuǎi chà qīn lüè lěi qiū rén 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呢? 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自感穷途末路,妄图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于是修筑了很多封锁沟和封锁墙,还修筑了很多的碉堡,用咱们书中的词来说就是———十里一碉,八里一堡。 封锁沟、封锁墙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的铁路、公路两侧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 日本侵略军用这样严密的封锁线来实现对冀中平原的“大扫荡“,有谁了解“大扫荡”吗?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 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在扫荡中,日军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问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草,不能搬运的,也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近三个月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 那什么是地道战呢? 那地道战为什么会出现在冀中呢? 冀中地区是一个大平原,没有山林沟壑可以遮掩和防御。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冀中军民利用土洞、窖藏、井口等自然条件,挖掘出一个个隐蔽而坚固的地道。这些地道不仅可以藏身于其中,还可以与敌人作战。后来地道逐渐发展成为地上、地下工事相结合的复杂系统,户连户、村连村、县连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这些地道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打击敌人,既能防御敌人的进攻和“扫荡”,又能主动出击敌人的据点和交通线。 化文为图 突破难点 地道是什么样的呢?默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