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112

1.2 声音的产生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402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声音,产生,分层,练习,答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声音 课题 2.声音的产生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分析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推理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探究实践目标:能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发声时是否在振动;能使用合适的工具(如音叉、钢尺等)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证据。 态度责任目标:对声音产生的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物体停止( ),发声也会停止。 3.敲鼓时,鼓面在( ),所以能发出声音。 4.用手摸着喉咙发声,能感觉到喉咙在( )。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观察音叉发声的实验,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声,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水面,会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6.用钢尺进行实验,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和发声情况;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振动和发声的变化。 当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时,会看到钢尺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会发现钢尺振动得更快,听到的声音音调更( );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拨动时会发现钢尺振动得更慢,听到的声音音调更( )。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7.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锣发声是由锣面振动产生的。根据材料,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的振动部位。 人说话时,振动部位是( );笛子发声时,振动部位是( )内空气柱;锣发声时,振动部位是( )。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液体振动不能产生声音 C.气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D.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辨论会。声音由振动产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振动 2.振动 3.振动 4.振动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水花、振动 6.高、低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声带、管、锣面 迁移创新 试一试 C 解析: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比如敲桌子(固体振动发声)、流水声(液体振动发声)、风声(气体振动发声),所以A、B错误,C正确;物体不振动是不能产生声音的,D错误。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声音由振动产生,利在于能让我们科学认知世界等):声音由振动产生,这一科学事实有着极大的“利”。首先,它为我们打开了科学认知世界的大门。基于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众多乐器,像钢琴,琴键按下时,内部的琴弦振动,从而发出美妙的乐音,让音乐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在工业生产中,也能利用对振动发声的认知,检测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比如通过听机器运转时的声音,判断内部零件是否因振动异常而出现故障,及时维护,保障生产安全与效率。而且,这一原理还能应用在教育领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现象(声音)探究本质(振动),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推理能力,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所以,声音由振动产生,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且意义重大的。 反方(若强行找“弊”,可从振动发声带来的困扰等角度):声音由振动产生,也存在“弊”的一面。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振动发声会带来困扰。比如建筑工地施工时,大型机械振动发出的巨大噪声,会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长期处于这种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