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125

1.4 声音的传播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074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声音,传播,分层,练习,答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声音 课题 4.声音的传播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对声音传播现象的观察、实验,运用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能对声音传播相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探究实践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会使用常见的实验器材(如音叉、水槽、绳子、杯子等)进行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态度责任目标:在探究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3.( )不能传声。 4.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的。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5.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1)实验材料:长桌子、耳朵 (2)实验步骤:一位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敲击的声音。然后,不贴在桌子上,在旁边听声音。 (3)实验现象:贴在桌子上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耳朵贴桌面 耳朵不贴桌面 6.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1)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小铃铛(用线拴好) (2)实验步骤:把小铃铛放入水槽的水中,晃动铃铛,在水槽旁边听声音。 (3)实验现象:能听到铃铛发出的声音。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根据材料分析。 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问题:请解释“伏地听声”的科学原理。 因为声音可以在( )大地中传播,而且固体传声的速度比气体快,传声效果也更好。马群奔跑时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播,趴在地上能更早、更清晰地听到声音,从而判断马群是否到来。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以下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能被岸上的声音吓跑,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太空中的宇航员能直接听到彼此说话的声音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9.辩论会:声音传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 3.真空 4.空气 实验探究 做一做 固体 液体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固体、大地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A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日常里,人与人的对话依赖空气传声,让我们能分享喜悦、倾诉烦恼、协同合作。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通过空气传到学生耳中,知识得以传递;家庭中,家人的叮嘱借助声音传播,情感紧密相连。要是声音无法传播,人类社会将如沉寂的孤岛,交流中断,文明发展也会停滞;在科学研究领域,声音传播功不可没。地质勘探时,利用地震波(一种声波)在地下不同介质的传播与反射,能探测地层结构,寻找矿产资源;医学上,B超借助超声波在人体组织(液体、固体等)的传播,形成图像,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这些都彰显了声音传播对科学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自然界中,动物们依靠声音传播交流。鸟类通过鸣叫传递求偶、警示等信息,保证种群繁衍与生存;鲸类利用次声波在海洋(液体介质)中长距离传播,进行群体间的沟通。声音传播是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间联系、保障生态平衡的重要纽带。 反方(弊大于弊):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轰鸣声、交通往来的喇叭声等噪声,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会干扰人们的正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