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声音 课题 5.噪声控制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噪声的来源,了解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危害,掌握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分析噪声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运用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控制噪声的有效策略;能基于证据进行推理,解释不同控制噪声的科学依据。 探究实践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或反射效果,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控制噪声;能通过调查生活中的噪声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践尝试。 态度责任目标:意识到噪声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不良影响,树立减少噪声、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在探究噪声控制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噪声的( )、阻断噪声的( )、防止噪声进入( )。 3.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 )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过程中控制噪声;戴耳塞是在( )处控制噪声。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4.观察图片,解决相关问题。 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效果。图中有一个声源、不同的隔音材料:棉花、泡沫塑料、木板,以及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回答: (1)实验中,声源应选择( )(选“持续稳定发声的”或“断续发声的”)。 (2)实验时,应控制不同材料的( ),只改变材料的种类,这种研究方法是( )。 (3)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材料时,测量仪器显示的声音强度大小,来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声音强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 )。 喇叭 不同材料的隔音盒 分贝仪 5.“探究声音传播与障碍物距离”的实验,图中有声源、障碍物等,进行实验: 逐渐增加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观察听到声音的变化,发现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 ),说明噪声的传播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 )。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6.根据材料分析。 城市中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城市采取了规划噪声功能区、安装隔音设施、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等措施。回答: 城市规划噪声功能区,将工业区与居民区分离,是从( )方面控制噪声。 4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里一些新型的噪声控制技术或奇特的噪声现象,回答问题: (1)下列哪种技术是利用“以声消声”原理来控制噪声的( )。 A.安装消声器 B.使用吸音棉 C.采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D.建隔音墙 (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分贝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 B.噪声只能给人带来危害,没有任何益处 C.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D.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会产生噪声 4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8.辩论会:噪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无规则、休息、学习、工作 2.产生、传播、耳朵 3.声源、传播、耳朵 实验探究 做一做 (1)持续稳定发音的 (2)厚度、对比 (3)好 小、减弱 实践应用 固一固 6.声源处 迁移创新 试一试 7.(1)C (2)C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在科学研究领域,噪声并非一无是处。例如,“随机共振”现象就是利用噪声来增强微弱信号的检测。在一些精密的测量仪器中,适当引入噪声,能够让原本难以捕捉的微弱信号“浮现”出来,帮助科研人员获取关键数据,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噪声还能助力新型材料的研发。通过研究不同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