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长沙过贾谊宅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和积累怀古诗这一题材的常见内容和感情。 2.掌握解读诗歌的五个切入口,全方位理解诗歌中透露出来的怜“君”也是怜已,伤古人也是伤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刘长卿诗中借怜贾谊来自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怀古诗这一类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题目、作者、题材、意象等因素读懂诗歌,体会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二、授新 1.介绍怀古诗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怀古诗鉴赏方法: 弄清史实 → 体悟情感 → 分析技巧 2.诵读这首诗《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请同学自由放声读这首诗,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情感。 初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4.知识链接及背景介绍: (1)了解古人:贾谊其人! 贾谊(公元前201—前169年),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18岁即有才名,21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但是不得任用,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抑郁而终。 著名政论文章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2)有关贾谊的古诗及名家评论以及贾谊的历史历史功绩 贾生 [ 唐 ]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苏轼《贾谊论》: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可惜呀!贾谊, 是能辅佐帝王的人才,但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 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 [明]李贽《贾谊》: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 (意思是说“刘向认为:‘贾谊解说夏商周三代和秦朝安定与动乱的观点,其论断之佳,通晓洞达国家的典章制度,即使古时候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过他。”) 贾谊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如景帝刘启时,晁错提出“削藩”政策,是贾谊主张的继续;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证明了贾谊对诸侯王的分析的正确性;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之后,汉王朝就乘机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力量,使他们仅得租税,而失去了直接治理王国的权力。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颁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其封地分为若干块,分给自己的子弟,从而实际上分散和削弱了诸侯王的力量,这更是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方针的全面实行了。贾谊关于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统一铸钱的主张,汉武帝时也实行了。汉武帝还胜利地进行了对匈奴的战争,抛弃了贾谊引为耻辱的和亲政策。 贾谊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杰出贡献。 (3)了解本诗的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 (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唐肃宗时为长洲尉,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