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912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4678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视频,统编,历史,上册,七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新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1.通过识读地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及分布,知道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了解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知道都江堰概况及功能。(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 学习商鞅不畏强权、敢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战国七雄 1. 背景: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初期形势图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 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权力进一步下移,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田)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一、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 结合教材,识记战国七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魏 齐 燕 赵 秦 楚 韩 秒学巧记: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思考】韩氏、赵氏、魏氏及田氏是何身份?他们夺权说明了什么?他们夺权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卿大夫 农具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实力进一步增强。 权力下移,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 身份: 说明: 原因: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一、战国七雄 6.战争特点: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大小战共计213次 大小战共计222次 城濮大战用七百乘兵力,鞍之战用八百乘兵力,每乘以三十人计,也都只有两万多人。 公元前293年,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73年,白起败魏于华阳,斩首十五万。 城濮之战、鞍之战都在一天之内决胜负,鄢陵之战用了两天 魏惠王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孟尝君联合韩魏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 ①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②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伤亡大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 (壶身刻有水陆攻占等场景) 争霸 兼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一、战国七雄 5.目的: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一、战国七雄 (三)兼并战争: 结合视频,了解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其策略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齐PK魏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反间计 秦PK赵 一、战国七雄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面对如此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在兼并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二、商鞅变法 1. 背景: (1)军事:兼并战争激烈,各诸侯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2)经济: (3)政治: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荒地被开垦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旧的社会秩序瓦解,各诸侯国统治者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问题思考】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 战争中获胜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社会生产力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1.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商鞅变法 奴隶主 将大量新开发田地成私产并出租 封建地主 奴隶 农民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 二、商鞅变法 2. 概况: 燕昭王 乐毅改革 赵武灵王 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