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文主题: 金秋时节 单元学习目标 踏上金秋之旅 领略解词方法 任务一 欣赏古诗中的秋色 任务二 解锁水泥道的秋景 任务三 寻秋雨的表达之秘 任务四 听听秋的声音密码 任务五 书写秋天别样日记 任务六 制作秋日纪念手册 《古诗三首》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明题意 第一课时 《山行》就是在山间行走、游览。 《夜书所见》是诗人记录夜晚的所见所闻。 《望洞庭》是诗人遥望洞庭湖所作。 这三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这三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一)赏洞庭美景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刘 禹 锡 望洞庭 ①【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借助注释 查阅资料 我和父母去过洞庭湖,所以我知道它在湖南。 联系生活 这些可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呢! 活动一 读诗歌之韵 一读: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消磨、打磨 mó 磨坊、石磨 mò 磨 二读:借助节奏线,读好停顿。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读:读好韵脚,读出韵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活动二 寻景解诗意 《望洞庭》一诗描绘了怎样的秋日风光?读一读,找一找诗中的秋日景物,圈画出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反复读读你最喜欢的那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景色?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湖水; 光:光泽,光茫。 湖光:指的是湖面的波光。 拆字组合 协调,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打磨的铜镜 打磨过的铜镜 湖面 未经打磨的铜镜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绿色的螺。 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眺望。 近义词替换 洞庭湖 洞庭湖 白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 青螺 比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理解诗意 活动三 悟诗人之情 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望洞庭》一诗歌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体悟情感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_____, 潭面无风_____。 遥望洞庭_____, 白银盘里_____。 熟读成诵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_____两相和, _____镜未磨。 _____山水翠, _____一青螺。 点从竖中线起笔。 注意二横最长。 “木”捺变点。 书写指导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堂小结 一读古诗 (读通读顺、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二解诗意 (理解字词、理解句子) 三悟情感 运用多种方法 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 借助注释 近义词替换 借助插图 拆字组合 查阅字典 联系生活 课后任务 课后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