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0497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730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9课,列宁,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掌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以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巩固措施;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从全球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列宁与十月革命》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的第 9 课。这个单元主要讲一战的影响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十月革命是战后初期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 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它先介绍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背景,铺垫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再讲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却留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埋下伏笔;接着详细阐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巩固;最后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还通过对比中俄革命道路、梳理俄国名称变化等拓展内容,帮助大家深化理解。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历史学习基础,能读懂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也能通过示意图、表格等提取关键信息,但是,大家对 “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 等社会主义相关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容易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结果弄混,对 “革命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 这样的深层逻辑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时间、结果、性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分析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比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多角度分析革命背景。 3.认识到列宁等革命领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革命道路要符合国情的道理,树立尊重历史规律、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教学难点 辩证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个词 ———布尔什维克”。大家知道它在俄语里是什么意思吗? “布尔什维克”是 “多数派”,指的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支持列宁的派别。就是这个派别,在 1917 年,跟着列宁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你知道俄国为什么会发生十月革命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 9 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二)新课讲述 1.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教师:要理解十月革命,咱们得先搞清楚:革命前的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大家先打开教材第 39-40 页,阅读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这一目,再结合ppt上的三则材料,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思考十月革命前,俄国情况怎么样?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俄国一战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到1917年,约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内经济凋敝,粮食紧缺,工厂倒闭,工人罢工不断。 ———《大国崛起》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①经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③军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