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030732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48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格式
教学设计 课题 学儒家经典,品君子人格———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同时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以“百家争鸣”为人文主题,围绕文化之根展开设计,共三课六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为三篇儒家散文,分别选自《论语》、《礼记》和《孟子》,前两篇体现了儒家立身处世原则,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阅读诸子的著作,要让学生整体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思考儒、道两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追求的意义。说出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与不同的表达风格。本节课意在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但作为诸子散文,文字理解上具有很大难度,所以, 理解积极入世的儒家情怀活动设计了学习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梳理。本课时重在分类梳理整合,探究成为“君子”途径。整体把握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2.学习者分析 先秦诸子散文相对于其他文言篇章来说,语言理解难度较大,其次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也是难点。虽然学生接触过《论语》的一些篇章,对孔子有所了解,但阅读起来仍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面上理解,无法挖掘出文章深意,所以怎样带孩子们读懂是首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对《<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初步解读,了解了三个语段的内容以及儒家的思想,但对于三篇文章内在的联系还需要精读来深度学习。 3.学习目标确定 1.品读探究文本,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2.分类梳理整合,探究成为“君子”途径。3.整体把握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4.学习重点难点 1.分类梳理整合,探究成为“君子”途径。2.整体把握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5.学习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能主动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能够整理重点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创造性的制作文言实词卡片。(100%学生掌握)(2)针对目标2: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能独立准确梳理文本逻辑关系,能积极参与交流、有自己的见解。(90%的学生掌握)(3)针对目标3:结合以往所学内教材内容,能联系文本,能积极参与交流、有自己的见解。(90%的学生掌握)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学校文学社团和校刊《塞外风》为先秦诸子散文开辟了专刊———先秦诸子风采”“先秦诸子经典推荐”“诸子散文浸润心灵”。“孔子成仁,孟子取义”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的思想学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因而常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说,孔孟之道就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今天我们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讲述。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情景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体验儒家的智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自我成长的养分。环节二:梳理文本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适时点拨。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湖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3)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3)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3)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卷(三)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11-13)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1-1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