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2课 家乡新变化 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美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家乡传统的文化价值,增强对家乡文化的归属感。 道德修养:尊重家乡传统,养成传承传统的意识;心怀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期待。 法治观念:理解 “传统传承与发展” 对家乡的重要性,强化文化保护意识。 健全人格:在感受传统与畅想未来中提升文化自信,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念。 责任意识:主动参与传统体验,为家乡未来发展提出小建议。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传统(如手艺、方言)的延续,表达对家乡未来的希望(如河水更清、道路更畅)。 教学难点 理解 “传统传承与家乡发展” 的关系,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到家乡变新了:路变宽了、房子变美了…… 但有些东西一直没变,比如奶奶做的家乡菜味道,爷爷讲的老故事。这些“不变的美好” 就是家乡的传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 第一章 家乡传统永流传 家乡传统永流传 我和妈妈去赶集,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做糖画。 老爷爷舀(yǎo)了半勺糖稀,一会儿画粗线,一会儿画细线,三下两下像变戏法一样画出一只小兔子。周围响起了一片啧(zé)啧的赞叹声,我被老爷爷高超的技艺迷住了。 虽然家乡变化很快,可有些传统一直在延续。你发现了吗? 听妈妈说,家乡做糖画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会的人不多了。真可惜!要是我能学会该多好啊! 除了糖画,家乡可能还有剪纸、木雕、刺绣等老手艺,它们都是家乡的 “活宝贝”! 家乡传统永流传 风味小吃 传统第一站:风味小吃。巷口的老字号摊位总飘着香气,奶奶蒸的桂花糕甜糯带香,爷爷腌的萝卜干脆爽开胃,咬一口都是家乡的烟火味,藏着代代相传的家常滋味。 家乡传统永流传 北京烤鸭 天津狗不理包子 四川担担面 家乡传统永流传 传统手艺 传统第二站:传统手艺。老街上的糖画爷爷舀起糖稀,手腕一转就画出蹦跳的小兔;剪纸奶奶指尖翻飞,红纸瞬间变成喜字和窗花,老手艺在指尖流转,藏着百年的智慧。 家乡传统永流传 剪纸 木雕 皮影戏 家乡传统永流传 传统戏曲 传统第三站:传统戏曲。村口戏台一搭,胡琴一响就开演,演员穿着彩衣唱着乡音小调,爷爷奶奶跟着哼,小孩凑前看,戏文里的故事伴着唱腔,在民间传了一年又一年。 家乡传统永流传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 家乡传统永流传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逐渐融合并发展起来,表演具有质朴细致、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风格。 家乡传统永流传 第二章 我的家乡会更好 我的家乡会更好 “希望河水更清澈”:这样小鱼能快乐游,我们能在河边看书、玩耍。 “希望道路更畅通”:上学不堵车,爸爸妈妈上班不着急。 “希望生活更智能”:有更多方便的设施,比如智能垃圾桶。 家乡在变美,我们更希望它越来越好! 不往河里扔垃圾,提醒家人节约用水。 上学走路或坐公交,不随便横穿马路。 向爷爷学唱家乡戏,向奶奶学做家乡小吃,把传统记在心里。 为了“河水更清澈” 为了“道路更畅通” 为了“传统永流传” 小小的行动能让家乡的未来更美好。 我的家乡会更好 守传统,向未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行动让家乡的未来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期待更美的明天! 课 堂 小 结 第12课 家乡新变化 第二课时 1.家乡传统永流传 2.我的家乡会更好 1、说一说,你知道的传统有什么? 2、说一说,你希望家乡的什么地方更好。 小 练 习 答:传统小吃:北京烤鸭,天津狗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