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8.2法治政府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由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框组成,围绕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主体、基础三个内容展开。 “法治政府”这一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八课第二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含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意义等知识;从结构上看,包含两个目题:“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建设法治政府”,教材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法治政府的内涵,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从与课题“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来看,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从教学逻辑来看,本框题是在前一框“法治国家”的基础上,讲述了法治建设的主体问题,也为下一框“法治社会”的学习起到过渡的作用。因此,这一框题对于增近学生对法治政府的认同感至关重要。 2.学情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初步学习了解了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但是对于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做到职能科学、依法行政等问题的解答,学生还是缺乏理性的分析。通过前一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但是对法治政府的具体特征以及如何建设法治府这些知识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虽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政府的政策有关,但是还不能把政府的政策与现实的生活对接起来,对法治政府还没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3.目标确定 (1)根据本地情境“严州古城多部门协作再现古城活力”,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不同政府部门的工作规划开展合作、探究,科学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2)通过对“严州古城统一招牌”争议分析,学生总结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并能正确运用法治政府的知识,对社会生活中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事例做出正确的评价 (3)通过撰写建德市政府的推介词,助力更多企业和人才入驻建德,学生结合生活变化,阐明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增强政治认同,认同并支持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与能力,落实公共参与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教学难点:区分法治政府各内涵之间的差异,理解建设法治政府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5.学习活动设计【总议题:从严州古城的发展看法治政府建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协同共治探内涵教师活动 1.通过“严州古城”的多项美称导入严州古城的话题。 2.讲述随着城市功能的演替,严州古城不再扮演府城的角色,但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山水风光保留了下来,如何通过文旅融合、风貌整治、交通优化等方式实现古城可持续发展,再现古城活力成为新的课题。进行古城复兴,离不开建德市政府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引导学生说出古城复兴需要哪些部门进行协作,并选中“文旅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三个较有代表性的部门进行填写部门工作规划表。从中来探寻法治政府的内涵。 布置议学任务并进行学生分组,提出讨论要求并给出讨论时间。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完善,详细讲解法治政府的内涵(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解释各内涵的具体表现。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建德市政府各部门是如何各司其职来实现严州古城的复兴的? 要求:①小组根据政府部门的不同职责,填写部门工作规划表。 ②选出本组记录员和发言员。 2.思考:从这张表格中体现了法治政府的哪些内涵?设计意图 由本地情境切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部门工作规划表的填写,感受严州古城的复兴需要不同部门协调联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