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3461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12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八年级,人教,新疆,专用,3.13
  • cover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 午的鸭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语文八年级上人教 版(新疆专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初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 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由于受到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他们关注的是时髦、偶像、网络游戏等话题,而对于传统文化,对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却漠然视之。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思路 以多样化的朗读来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探讨鸭蛋包含的情趣,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按“忆端午—识作者—扫障碍—说风俗—品情趣—评语———深反思—诉真情”八个环节展开。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端午的风俗引入课文,再通过小组活动初步感知课文,了解高邮端午的习俗。在“品情趣”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了小小的鸭蛋来写?”这一中心问题来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品评了本文的语言风格后,我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引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上来,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维目标: ①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品味作品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②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③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 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 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端午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 再过一个多月就到端午节了,让我们一 起用一首古诗来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吧。(齐背《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是啊,曾经经历过沧海的烟波浩淼,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处的海水所倾倒;曾经看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方的风景所迷醉;曾经吃过家乡的鸭蛋,汪曾祺说,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