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6163

21《古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4605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爱国诗人都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感受一下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资料链接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描写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边塞诗人王之涣并称为“边塞二王”,世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生字识记 出塞 长征 秦时 飞将 sài qín zhēnɡ jiàng 生字识记 多音字 将 jiàng 将领 jiāng 将军 还 huán hái 归还 还有 生字识记 征 zhēng 塞 sài 秦 qín 塞外 出塞 秦朝 秦岭 出征 征途 理解词语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练一练 教( )师把教( )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 jiāo jiào 给下面画横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qín zhēng jiàng 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任务1 古诗解读 精读课文 秦①时明月汉②时关③,万里长征人未还④。 ①【秦】秦代。 ②【汉】汉代。 ③【关】边关。 ④【未还】没有回家。 诗意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精读课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只要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令,使。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精读课文 课外链接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祖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精读课文 读了前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任务2想象画面,体悟感情 一轮明月照着清冷、荒凉的关塞,守卫关塞的将士们抬头望月,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精读课文 想象一下,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 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痛恨战争 渴望和平 精读课文 思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精读课文 思考:诗中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讽刺了今日将领的无能,表达了对边关巩固的期望和对良将的渴望,侧面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精读课文 朗读指导:《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在”“不教胡马”,表达对边关巩固的期望。 再读古诗 文章主旨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