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6674

【乐学期中专项复习卷】10、课内阅读理解一——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含解析)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577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上册,语文,六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乐学期中专项复习卷 10、课内阅读理解一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喜迎远客 B.草原风光 C.主客联欢 D.依依话别 2、作者把 比作“无边的绿毯”,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充 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 像 。(3分) 3、读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时,我能想到《敕勒歌》中的“ ”,从而能理解“茫茫”的意思: 。(2分) 4、选文画横线的内容是描写 的。写景时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多 选)(2分) A.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B.使所描写的草原之景更加形象可感。 C.使“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使对草原的赞叹之情抒发得强烈而自然。 5、读一读画“ ”的句子,联系语段内容和生活实际想开去,发挥想象,写一 写骏马和大牛在想些什么。(2分)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丁香结(节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2分) A.让读者明白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希望人们看见雨中的丁香,就会满腹愁思。 B.一方面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丁香结”的形象确实与“愁”分不开;另一方面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C.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D.使文章更加优美,贴近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古人的思想。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1分) 3、丁香花蕾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用“ ”画出来。人们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是( )。(2分) A.人们常常喜欢用古人的诗句来比喻丁香结,而诗句中多数也是这样写的。 B.丁香花的花苞像盘花扣,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给人许多的想象。 C.作者对丁香结有着独特的感受。 D.作者对丁香花发自内心的喜爱。 4、作者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原因是( )。(多选)(2分) A.雨中的丁香具有美丽、大方、热情的特点。 B.着了水滴的丁香,它的色彩仿佛会流动,有一种朦胧、如梦如幻的美。 C.雨中的丁香妩媚朦胧,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优美如画。 D.着了水滴的丁香花,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 5、丁香结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用“﹏”画出来。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 结合 生活实际写一写。(2分) _____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