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3.2物质的导电性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BD B C D D B C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通常情况下,铅笔芯、铁锅和食盐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塑料尺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将电阻板均匀分为9块:竖着3块为并联,共3排串联,总电阻为R。 设每块电阻为r,竖着3块并联:R并=, 3排串联,R串=3×=r R=R串=r; 由于挖去其中一小块,剩余8块电阻关系: 其中竖着两排是三块并联(每块电阻为r,并联后为),另一排为2块并联(并联后为),再串联一起, 挖去其中一小块后AB间的电阻R', 则R′=++==。 故选:B。 3.解:A.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故A正确; B.只把A和C接入电路,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阻不变,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故B正确; C.把A和B接入电路,逆时针旋动滑片,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会使电流变大,故C错误; D.把B和C接入电路,顺时针旋动滑片可使接入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4.解:A.食盐水溶液的电阻大小可以由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采用了转换法;由于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所以探究导体电阻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改变电极M、N的距离,改变了导体的长度,食盐水的密度和横截面积都没变,所以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食盐水的密度发生变化,但食盐水的横截面积也会变化,所以不可以采用此方法探究导体电阻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5.解:芯片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可判断滑片的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由电路图可知,必须选下方B,上方任意选一个,故C正确。 故选:C。 7.解:家庭电路的照明灯是并联的,教室内的灯也是并联,开亮的灯越多,并联的支路越多,总电阻越小,根据I=知,电流越大;反之,开亮的灯越少,并联的支路越少,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 故答案为:D。 8.解: 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100欧的电阻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10欧,则另一只电阻一定大于总电阻,所以R可能大于10欧,也可能等于10Ω,也可能小于10Ω。 故选:D。 9.解:A、将不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大小不同,灯泡亮度不同,因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由于①实验中灯泡最亮,所以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小,故A错误; B、如果选用编号为②③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即此时的长度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故是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故B正确; C、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改变了长度还改变了横截面积,所以不可以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故C错误; D、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故D错误; 故选:B。 10.解:A、S和A接触,电阻丝MP、PN接入电路,P向右移动时,MPN的长度增大,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小,即灯泡变暗,故A正确; B、S和B接触,电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