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7442

2.2声音的特性 同步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1617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物理,八年级,2024,人教,学年
  • cover
2.2声音的特性 新知梳理 一、音调 1.定义:在物理学中,声音的 叫作音调。 2.决定音调的因素 (1)如图2-2-1所示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是指物体在 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3)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声的音调越 ;频率越低,发声的音调越 。 [点拨]一般,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声时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发声体越长、越粗、越厚、越松,发声时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波形图:音调不同的声音可用声音的波形图来区分,如图2-2-2所示是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其中甲的频率 ,声音的音调 。(均选填“高”或“低”)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多数人只能听到频率范围为 ~ Hz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人都听不到。 (2)超声波:高于 Hz的声。 (3)次声波:低于 Hz的声。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二、响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声音的 叫作响度。 2.影响响度的因素 (1)如图2-2-3 所示实验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2)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 。 (3)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3.波形图:响度不同的声音可用声音的波形图来区分,如图 2-2-4所示,甲、乙波形图相比较,振幅 (选填“越大”或“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 三、音色 1.定义:音色就是声音的品质,是区分发声 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音色由发声体的 、 等因素决定。 应用示例 类型一 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例1 (多选)图2-2-5 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边越长,振动得越快 D.物体振动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方法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当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探究结果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每次只探究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本实验中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类型二 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例2 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2-2-6 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物体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直接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方法指导]运用转换法探究发声体的振动 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显示,即让发声体接触轻小物体,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为轻小物体的运动,以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类型三 音调和响度的辨析 例3 下列对如图2-2-7所示蜜蜂和老牛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例4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