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主要有四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三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四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本课上承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下启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文本学习,分析工业革命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思想条件。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4.历史解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和“学思之窗”,增强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5.家国情怀:感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持之以恒的斗争精神和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漫画:由于奥巴马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他被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 2.图文:2008年10月21日,《泰晤士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马克思的大幅照片,配文的大标题为《HEISBAGK》。文章最后写道“难道这正是马克思所描写的时代最终到来了吗?” 为什么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与马克思有关呢?马克思所描写的时代是什么? 观察漫画及图文说明,提取有效信。 通过呈现讽刺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漫画,引出马克思与其所描写的共产主义时代。 讲授新课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 PPT呈现图片与史料: 材料1: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第1段,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 学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材料2: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里就觉得难过。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及第一目第1、2段,分析工业革命的弊端? 学生:欧洲各地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工人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 PPT呈现图片与史料: 材料3:8岁女孩萨拉是高沃煤矿通风口的值班工人:“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我喜欢唱歌,但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矿坑里。”———《全球通史》 材料4: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学生补充:工人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大机器的采用,也把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破旧,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成了贫穷、疾病和犯罪之地。 教师小结:工厂的工作时间很长,工作条件肮脏而危险。纺织工厂中没有通风设施,以致工人肺部吸人不少细小尘埃。机器上没有保护栏,这对童工尤为危险;这些童工通常是受雇清扫转动机器下面或机器周围的空间的,因为小孩被认为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